1月27日,就這天,一天內,中東地區兩個死敵,以色列和伊朗,各自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恐怖襲擊。耶路撒冷某座教堂,一位21歲的巴勒斯坦槍手發動恐襲,導致7名以色列人喪生。
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阿塞拜疆大使館也遭遇槍擊,一名槍手發起攻擊,導致一名安保人員殞命。一個宗教場所,一個駐外使館,兩場恐襲的偶然“聯動”,局勢在逐步惡化。
湊巧也好,蓄謀也罷,這兩場恐襲,中東再次呈現緊張狀態,沉寂一段時間的這個大號火藥桶,似有爆炸之勢,從中隱約可見以色列、伊朗、土耳其之間明爭暗奪的“三國殺”,以及中東地緣政治的錯綜復雜。耶路撒冷的恐襲,據說是個人孤狼的報復,是對前一日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北部城市杰寧軍事行動,打死9名巴勒斯坦人的孤狼反擊。
以巴之間的以血還血的惡意螺旋態勢又在上升,佐證,便是1月28日又一名13歲巴勒斯坦少年發動恐襲,好在未釀成人命。而阿塞拜疆駐伊朗大使館被襲,伊朗外長雖聲稱,槍手是因個人與家庭問題作案,可是此說明似乎又在掩蓋什么東西,也看出伊朗也有著不好公開明說的難言之隱,伊阿的國家關系很值得玩味。中東太復雜了,國與國之間關系盤根錯節。
具體說來,就是四大民族----阿拉伯人、猶太人、波斯人、突厥人,,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兩大教派----遜尼派、什葉派,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的疊加,使得這里成了地球的政治癌區。
都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這句話在中東不適用,這里是敵人的敵人,還是敵人,在這一點上還是美國人看得遠、看得深,因此它有充足的空間,挑撥是非以牟利。目前中東的基本態勢,是由新世紀以來兩場政治事件形成的。一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二是2011年開啟的阿拉伯之春。兩個事件始作俑者都是美國,卻形成兩個美國也不愿看到的局面。
2023-02-01 15:04:18
2023-02-01 09:00:25
2023-02-01 16:01:17
2023-02-01 09:31:49
2023-02-01 09:52:36
2023-02-01 15:55:01
2023-02-01 10:25:46
2023-01-31 09:36:38
2023-01-31 09:21:16
2023-01-31 10:09:42
2023-01-31 14:14:06
2023-01-31 08:49:33
2023-01-31 14:02:03
2023-01-31 09:50:08
2023-01-30 14:15:20
2023-01-30 10:11:01
2023-01-30 09:06:04
2023-01-30 09:14:32
2023-01-30 09:30:56
2023-01-30 09:43:46
2023-01-29 09:27:57
2023-01-29 13:42:17
2023-01-29 10:07:26
2023-01-29 09:45:40
2023-01-29 09: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