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力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還有少數國家緊跟美國的立場,這些國家全部加起來大概有50多個。
全球總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見大部分國家,并沒有追隨美國的立場,而是選擇了中立政策,中國也保持了中立政策。
對于很多保持中立的國家,美國不聞不問,但是我們看到,中國的中立政策,遭到了美國的極力反對,不斷對中國橫加指責,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2022年初,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以后,無論是剛開始俄軍占優勢,還是如今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日益艱難的情況下,中國都堅持中立政策,不偏袒任何一方,不給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裝備,當然也不出售任何武器裝備。
同時,中國力勸俄烏雙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不必訴諸武力,這符合中國一貫和為貴的人文傳統,也符合中國只結伴不結盟的國家戰略。
應該來說,中國在俄烏沖突的問題上,已經仁至義盡了,中國和俄羅斯是全面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我們常說中俄合作無上限,但中俄合作主要體現在戰略和經濟方面,在軍事方面的合作并不多。
尤其是在俄烏雙方拼消耗的情況下,誰的經濟實力更強,誰的軍工產業鏈更加完善,誰更能得到更多國家的支持,誰就能夠占得優勢。
俄羅斯面臨的是北約支持下的烏克蘭,面對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其經濟實力達到俄羅斯的60多倍,軍工產業鏈更加完整,俄羅斯和烏克蘭打消耗戰非常困難。
俄羅斯經濟實力并不強,而且經過這么多年的去工業化,俄羅斯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能源大國,其軍工生產能力早已大幅度萎縮。
目前,英國、法國的制造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低于10%,美國保持在11%左右,日本和德國比較高,大約在20%左右,中國在27%左右,為世界最高,俄羅斯在13%左右。
2023-02-01 15:04:18
2023-02-01 09:00:25
2023-02-01 16:01:17
2023-02-01 09:31:49
2023-02-01 09:52:36
2023-02-01 15:55:01
2023-02-01 10:25:46
2023-01-31 09:36:38
2023-01-31 09:21:16
2023-01-31 10:09:42
2023-01-31 14:14:06
2023-01-31 08:49:33
2023-01-31 14:02:03
2023-01-31 09:50:08
2023-01-30 14:15:20
2023-01-30 10:11:01
2023-01-30 09:06:04
2023-01-30 09:14:32
2023-01-30 09:30:56
2023-01-30 09:43:46
2023-01-29 09:27:57
2023-01-29 13:42:17
2023-01-29 09:45:40
2023-01-29 10:07:26
2023-01-29 09: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