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路媒體不聲不響地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蒙古國新修建了兩條通往中國邊境口岸的鐵路,現已于新舊年交替之際已全部順利完成。
不過這則新聞并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甚至連新聞報道也只有寥寥數語。畢竟中國是一個基建大國,區區兩條鐵路有什么值得看的呢?然而,“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這兩條鐵路背后的意義絕不是那幾十公里的鐵軌所能囊括的。從報道來看,這兩條鐵路一條為蒙古國扎門烏德口岸至中國二連浩特口岸的窄軌鐵路鋪設項目,另一條為扎門烏德至沙爾嘎敖包之間總長為14.2公里的鐵路鋪設項目。
據接受采訪的蒙古國鐵路工作人員透露,這兩條鐵路通車之后,連接扎門烏德口岸至中國二連口岸的鐵路貨運列車日開行數量將增至20對,并在上述站點之間不等候對開列車通過的情況下,對方列車可以駛入或駛出。連接扎門烏德-2至沙爾嘎敖包的鐵路貨運列車日開行數量也將從當前的25對增至48對,從而鐵路年貨運量有望從當前的1670萬噸增至2190萬噸。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二戰結束以后,蒙古國便被納入了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其國內的鐵路也仿照蘇聯的制度,鐵軌寬度與中國完全不同:我國鐵路采用軌距為1435毫米的標準鐵軌,而蒙古國寬軌1520毫米,鐵軌寬窄不同,因此列車每次出入境均需要在中國的二連站換輪庫更換轉向架。這種情況今年也出現過,當烏克蘭想要通過鐵路往歐洲運送糧食的時候,同樣遇到了鐵軌寬度不同帶來的麻煩。
作為生產力發展的象征,鐵路從一誕生便承載著各地聯通的希望,然而這份希望在中亞、蒙古和中國之間,曾經很長時間都面臨著相當大的阻礙。這份阻礙便來自如今深陷戰事泥潭的俄羅斯。就拿蒙古國來講,這個與我們陸地接壤的國家在去年還只有一條鐵路與我國相連,就是上文提到的扎門烏德——二連浩特,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中蒙之間大多為平原,建造鐵路的難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連征地都不需要。
在地理條件遠遜于此處的中越、中緬、中老邊境全部建有鐵路,而且歷史相當悠久,建筑規格相當高。哪怕是為了發展貿易,中蒙之間的鐵路也不應該是現在這個規模。事實上,中國的工程建筑人員能夠克服自然地理條件的阻礙,卻無法克服俄羅斯對周邊諸國的控制。就在2020年,俄羅斯還向蒙古國派遣了20多名鐵路專家,他們攜帶了全套的機械設備幫助蒙古國擴建鐵路。蒙古鐵路仍承襲舊制。
2023-06-08 10:24:07
2023-06-07 10:01:04
2023-06-06 09:44:01
2023-06-05 09:40:22
2023-06-02 09:54:32
2023-06-01 10:18:04
2023-05-31 09:48:01
2023-05-30 10:14:32